【绿色发展】美丽幸福河湖一线见闻|悠悠锦江水润黔东

 “铜仁城区70%以上居民的生活用水来源于锦江,这足以说明这条母亲河对于铜仁人民的重要性。”7月17日,在铜仁市江口县锦江河岸,铜仁市水务局河长制工作科科长饶秀武捧起一汪清冽的河水,一饮而下,“清爽解暑!”

  

锦江河水环绕铜仁市中南门古城。(铜仁市水务局供图)


  今年6月,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发布《关于2024年度贵州美丽幸福河湖初评结果公示》,锦江等11条(个)河湖水库确定为2024年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

  

  绵延158.1公里的锦江,属于贵州八大水系之一的沅江水系,发源于梵净山脚下的铜仁市江口县,流经铜仁市碧江区进入湖南地区,贵州境内流域面积4086平方公里,大小支流55条,涉及25个乡镇166个村,是铜仁人民赖以生存的“大水库”。

  

  “带你到源头去看看铜仁人民的大水库、母亲河。”跟随饶秀武的指引,记者来到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的一座廊桥上,桥下清泉流响,水草荡漾,水质清澈,不时有鱼群游过。

  

锦江主要源头——位于梵净山脚下江口县梵净山村的太平河。


  “这些叫麻鱼(小口白甲鱼),是江口县特有鱼类,它们栖息的水源从梵净山最高主峰——凤凰山的山涧中淌下,汇成了眼前这条太平河。”江口县水务局局长刘仕化介绍,这里的太平河是锦江的重要源头,也是锦江的一级支流。

  

  既然是源头,又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梵净山麓保护区,强有力守护锦江势在必行。

  

  2017年10月1日,铜仁市正式实施《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这是该市第一部地方性涉水法规,明确锦江保护遵循“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协调配合”原则,实行“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机制,实现“保证水量、优化水质、改善生态、防洪通航”的目标。《条例》的实施,为锦江生态环境划出一条刚性红线。

  

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云舍村。(铜仁市水务局供图)


  “为了护住锦江上游生态屏障,江口县共设立各级河长238位,并且在流域沿线设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8个,日处理生活污水1000吨以上。”刘仕化说,全县还设有10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1.35万吨,多措并举竭力守护锦江上游水质。

  

  锦江的守护,同样少不了河长的身影。

  

  距离梵净山8公里外的寨抱河静静流淌,这条锦江的二级支流得益于基层河长和村民自发的守护,水质级别长期接近一类水质。

  

  “不能往河中丢垃圾,小轿车不能开进生态步道!”

  

寨抱村村支书、寨抱河村级河长李军。


  尽管烈日当空,江口县太平镇寨抱村村支书李军仍拿着喇叭在寨抱河岸来回巡河。从小在河边长大的李军,现在是寨抱河的村级河长,河水河岸的生态保护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以前河岸尽是土渣碎石,杂草丛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现在河道环境变好了,路宽了,巡河对我来说不是任务,反而是一种享受。”

  

  “享受从何而来?”

  

  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军笑着介绍,2022年,江口县启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距梵净山东仅3.6公里的寨抱村同处梵净山二级缓冲区和锦江上游沿岸,穿村而过的寨抱河成为项目试点。江口县水务部门争取专项资金9992.66万元对寨抱河沿岸进行提质升级,综合治理河道13.63公里,新建生态护岸15.28公里。

  

  不只河长,现在的寨抱河沿岸多了不少守护环境的村民,陈江勇便是其中一位。

  

  “寨抱村是从梵净山东下来的第一个村寨,寨抱河的美化不仅影响到餐馆的生意,更关乎我们寨抱村人的‘脸面’。”

  

“陈厨特色菜”餐馆老板陈江勇,空闲时积极参与巡河护河。


  午间时分,寨抱河对岸的“陈厨特色菜”饭店飘来阵阵菜香,餐馆老板陈江勇正在厨房忙着备菜。

  

  “寨抱河环境变好,来店里吃饭的游客多了不少,去年9月沿岸工程完工到现在,我们店有接近10多万元入账哩!”48岁的陈江勇是寨抱村人,以前在浙江打工,看着家乡发展起来,2016年回到村中,在自家120平方米的宅基地上开起了餐馆,吃上了“旅游饭”。

  

  由于距河不到50米,河岸的环境不仅是“陈厨特色菜”的“门前三包”,更是陈江勇每天放在心上的“主要工作”。由于常常在河岸劝导乱扔垃圾和违法钓鱼行为,老陈被村中人称作“护河大厨”。“现在听到有人说寨抱河环境好,比夸我做菜好吃更让我高兴!”

  

  立足优良的锦江水质,江口县全力发展水旅融合。“我们着力以水利项目建设串联梵净山—亚木沟—云舍旅游经济带,打造‘水美寨抱’‘水美云舍’等景点,以小桥流水吸引省内外游客。”江口县委常委、副县长陈飞介绍,2023年,江口县共接待游客846.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25亿元。

  

  沿着锦江河道一路东行,途经碧江区坝黄镇龙井村,河岸的一幢白色建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碧江区坝黄龙井取水点泵房。


  “这是铜仁城区在锦江流域两个取水点之一的坝黄龙井取水点泵房,提升泵将提取的锦江水送至10公里外的鹭鸶岩水厂处理后,优质水源沿管送进铜仁城区的千家万户。”

  

  铜仁市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综合部副主任贾伟介绍,通过坝黄龙井取水点和两河口取水点分别取水,可覆盖铜仁城区7成以上居民近40万人的日常用水需求。

  

铜仁市污水处理厂。


  “由于锦江流域优质充足的水质保障,长期在锦江干流取水的铜仁市,也成了全省唯一一个主城区居民用水以河道取水为主的市(州)。”贾伟说。

  

  “这桶打出来的取样水,若不仔细看,很难分辨这是清水还是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

  

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生态补水汇入锦江。


  在铜仁市城市污水综合治理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公司总工程师李曙光用铁桶舀出一桶处理过的生活污水放在记者眼前,水质清澈,无色无味,一时难以辨别这是清水还是污水。


  “每天我们要收集碧江区和万山新区近8万吨生活污水,经过物理、生物和化学多项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一级A标后,作为生态补水汇入锦江河。”李曙光说。

  

锦江环抱的铜仁城区。(铜仁市水务局供图)


  源头严控、支流共护、清水利用、全程守护。沿着铜仁市锦江一路采访,记者看到了一幅幅干部群众齐心共护美丽幸福河湖的画面,每个人虽角色各异,却同心同向共护“母亲河”。

  

  锦江作为铜仁市生态之河,流域沿线滋润着7000多种野生动植物资源,每天为周边地区提供28亿吨洁净水、优质水。

  

  “碧江区作为锦江流域中下游,将接好接力棒,持续推动河长制工作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提档升级。”碧江区区委书记、区总河长席龙海介绍,锦江流域碧江段2个国控、3个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长期保持100%,水质级别长期优于II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干江东 张弘弢


上一篇:

下一篇: